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人物事迹——江西篇
2025-11-06
曾绍林,1998年2月出生,江西赣州人,革命烈士家庭后代。2017年9月就读于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商务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2017年在校就读时成立红谷滩新区营养厨房餐饮店,2019年营业额突破77万元。截至目前,项目年营业额突破百万元。在校期间,他曾先后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江西省“建行杯”第五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江西省“建行杯”第七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一等奖学金,以及“三好学生”“大学生创业之星”“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铢累寸积,勤于思考
2017年曾绍林进入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习。贫寒的家境使得曾绍林很早就明白了生活的艰辛、父母的不易,也让他意识到,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只有靠自己的双手、自己的智慧才能创造财富,改变命运。进入大学后,他一直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和创业的梦想,加入学院创业一条街经营“营养厨房”项目:每天他起早贪黑,尽心职守。在一个学期的坚持和努力下,指导老师看到了他身上勤奋的闪光点,将接力棒交到他手上,曾绍林开始正式接手“营养厨房”项目。
负责“营养厨房”项目后,曾绍林拿出了他暑期打工的全部积蓄投入到项目当中,并积极通过老乡群、同学群不断寻找和游说,终于找到了项目“投资人”,借鉴学长学姐们成功的经营经验,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将一个简单的店面改造成了一个有文化、有内涵的店铺,并且对商品进行了改革,更换进货商,降低成本,提高口味,新增了手抓饼等新兴食品业务,开发了针对住校老师及家属的校内送货业务,拓展了运营的渠道和内容,使得“营养厨房”的风头一时无两,营业额大增。
为了“营养厨房”长时间的运营稳定,如何结合当前风口成为“营养厨房”的当务之急。曾绍林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拓宽的眼界,针对线下门店客流量小的问题,他开始学习如何结合互联网+,运用O2O模式,开发“i营养厨房”公众号,不断创新,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店面的盈利,也给学院师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2019年年终结算时,“营养厨房”已经从一个仅能维持运营的小店面跃升成为一家年营业额突破77万元的核心店铺,他也荣膺2019年“学院大学生创业之星”的称号。
亲身创业,艰苦卓绝
大学期间,曾绍林在创业时也在必胜客、肯德基兼职,对行业的观察和学习使他对餐饮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为创业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经验。虽然学习压力很大,但他却从未停下追逐梦想的脚步。创业初期,由于资金、技术等的局限性,团队成员只有4人,且都是第一次创业,根本谈不上能把项目做得多好,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曾绍林把每一个重担都往自己肩上扛。2018年由于错过了开学推广的好时机,宣传又未能及时跟上,导致店铺客流量少之又少。尽管每天的营业额少,到店的顾客少,但固定成本却没有少,这让曾绍林感到十分焦虑,他尝试通过各种渠道学习营销,通过线上推广和线下门店活动的宣传,提高门店餐品质量、制定适合大学生消费水平的价格和提供周到的服务渐渐地吸引了许多顾客,针对优质顾客开通会员服务,对学校退休教师和环卫工人开展“免费早餐”活动,增加了门店客流量,提高了门店的品牌影响力。随着时间的积累,“营养厨房”这个名字渐渐被大家所熟记。门店一天的营业额从200元提升到每天大约6000元,这就是对自己、对团队最好的回报。
从开始的摸索到现在的有序经营,尽管经历了重重困难,但曾绍林从未放弃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终于在实践中寻找到了出路,在竞争中提高自己,忠于自己,服务客户。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多次对项目进行指导,并且对项目提供了一系列的帮扶,包含政策咨询、免费场地、免除水电费等,助力项目快速落地与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团队的创业压力。项目目前发展很快,曾绍林不忘自己的身份、不忘感恩母校,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团队树立榜样,帮助更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截至目前,他已针对家庭贫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10余个,帮助200余名学生解决了在校期间的经济困难问题。此外,他还打算将营养厨房的项目加以改造,从校内拓展至校外,将学院优质的项目创造出品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效益。
曾绍林虽然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创业,但并没有落下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创业的同时,他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学生身份,也深知学习才是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没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创业道路会更加崎岖。此外,他也不忘追求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因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而不是发展失衡、顾此失彼的“瘸子”。所以在醉心创业的同时,他还担任了班级团支书一职,获得了许多荣誉,如国家励志奖学金、学院一等奖学金,以及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称号等。
孜孜不息,用爱回馈
2018年曾绍林利用粮校办学优势,加入到校友办工作,成为校友办下设工作站联络人员,在工作中他发现这些粮食类校友企业能够有效助力他的家乡——赣州于都,因此,他发起了不忘粮心学生志愿者团队。三年来,曾绍林带领他的团队走访调研赣州、井冈山等21个市县、81个乡镇,走访校友企业1256次,组织13场校友招聘活动、71场校友座谈会。通过链接校友资源引进企业落地革命老区建厂、建立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粮食行业高技能人才的一系列措施,真正实现了对革命老区的帮扶,助力苏区粮食产业振兴。项目目前与13家校友企业达成合作,输送人才126人,促成了24个成果落地。曾绍林真正做到了在创业过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反哺家乡,让爱飞扬。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曾绍林说,回顾自己的工作与创业过程,遇到了很多挫折和困难,但他一直在坚持,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并相信自己最终能够成功。他说他要趁着年轻为自己的人生努力奋斗一次,即使失败,多年以后也会感谢当初拼搏过的自己,而这样的回忆足以使他的余生充满骄傲。
转载自:中国大学生就业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lTsoifQOBZ2KTxGXa4W_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