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人物事迹——江西篇
2025-11-06
孟铃烁,毕业于景德镇学院陶瓷美术与设计专业,现任青匆艺集陶瓷文化中心负责人、江西省文艺学会陶瓷文化艺术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珠山区马鞍岭景漂工会委员会主席、景德镇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客座导师,是艺术品高级鉴定评估师、青少年博物馆教育推广人、景德镇市“3+1+x”产业人才。“孟铃烁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室”被教育部评为首批中华优秀传统(陶瓷文化)传承基地,是景德镇陶瓷非遗保护协会理事单位。其设计的作品多次被新华网、人民资讯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江西网、《江西日报》《中国商报》江西省电视台、中国陶瓷频道等20余家国内外媒体报道。
与瓷结缘,立足于古瓷标本展厅宣传陶瓷文化
2016年,孟铃烁来到景德镇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一次参观博物馆时他见到了景德镇出土的古陶瓷文物,自此与景德镇陶瓷结缘,并开始收集古瓷片,翻阅相关书籍与资料,这让他对陶瓷的认识与理解逐渐加深。大二时,他开始在校创业,凭借自己所学以及对陶瓷的理解,设计创作了一些作品。毕业后他全身心投入创业,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组建了创业团队,决定开设一座古陶瓷标本展厅,在宣传景德镇陶瓷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扩大自身影响力,借此以获取更大发展。他将自己历经千辛万苦收集而来的古瓷片分门别类地展览在标本馆内,面向海内外人士免费参观。随着时间的推移,标本展厅的知名度越来越大,他也凭借这一平台开始开展陶瓷文化交流讲座与研学游活动。
寻求发展,积极同外界接触合作
自标本展厅对外开放以来,孟铃烁逐渐认识到传播陶瓷文化本质上就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而传播方式是重中之重,必须结合参观人群来开展项目,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发不同的产品。于是他开始积极同外界接触,寻求合作与更大的平台。同年,他带领团队入驻景德镇三宝湖田书院,并成立了“青匆艺集陶瓷文化中心”,将古陶瓷标本展厅也搬迁至湖田书院内。时值6月,炎炎夏日,酷暑蒸腾,他和他的团队成员顶着炎热天气,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展览馆从装修到布展的全部工作。随着搬迁完成后标本馆重新开放,他决定依旧按照过去的方式,免费向外界开放。这让他认识了更多对陶瓷艺术文化感兴趣的人,标本展厅的知名度更是与日俱增,甚至成为所在地三宝瓷谷的一个知名景点。
新冠突袭,为抗疫尽自己的一份力
2020年年初,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孟铃烁与团队对标本展厅新一年发展的布局。经过和团队成员连夜讨论,大家最终决定将标本展厅发展方向转为陶瓷文创的开发和设计。随着这场疫情给人们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全国各地开始陆续进行管控封锁,对疫情的预防宣传与实时新闻也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内心。2020年年底,疫情的反扑使得孟铃烁的家乡成了抗疫的最前线,看着不断增加的感染人数,他决心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创作文创设计作品来普及防疫知识,助力家乡早日战胜疫情。经过一段紧锣密鼓的设计创作,他和团队做出了一套古瓷元素防疫系列漫画。从标本展厅的数万片古瓷片中遴选出五块,然后在原始画面元素中创造性地加入防疫知识,既以漫画的形式普及了防疫知识,又借助画面元素宣传了中国深厚的陶瓷文化。作品一经推出,即被各个平台与媒体多次转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他还将这组图案与陶瓷相结合开发出了防疫宣传杯文创产品。有感于疫情肆虐,他毅然决定捐赠数百套产品给在家乡邢台一线抗疫的志愿者们,为家乡邢台抗击疫情鼓劲加油。也因此,他被家乡授予了“全市抗疫先进个人”称号。
以古瓷片为元素,开辟文创新产品
随着疫情趋于稳定,孟铃烁的文创产品开发与设计工作终于可以正常进行了。2020年8月,孟铃烁带领团队为中国台山核电站设计了中法国际伴手礼,作品一经完成即获得了合作方的一致认可。他和团队依托景德镇深厚的陶瓷文化与悠久历史,再结合团队的现代设计思维不断开发新产品。此后又推出了“连年有鱼”系列咖啡杯具套装,“见山知水”系列吊坠等取材于古瓷片图案与寓意的文创产品,在传承陶瓷文化的基础上,将现代审美与设计融入文创产品。借助互联网的大规模推广,他的产品在线上线下市场均取得了喜人的销量与良好的口碑。这期间他还创作了结合时事的古瓷“防溺水”、古瓷防疫知识四讲等系列漫画,在2022年冬奥会时他还为庆祝这一举国欢庆的盛事创作了“古瓷助力冬奥”漫画作品。这些作品先后被发布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多次被各大媒体所转发。
不忘初心,捐赠工运馆
2021年,时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孟铃烁将自己多年收集的有关建党历史的藏品捐赠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并了解和体会这段历史。景德镇作为一个从古至今以陶瓷闻名的城市,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大刀阔斧改革陶瓷生产体系,兴建陶瓷国营企业,赫赫有名的“十大瓷厂”正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产物。因为见证了大量有关过去瓷业工人斗争的历史遗物与旧址,心怀崇敬的他收藏了大量的相关历史遗物。随着收集量的与日俱增,他对景德镇革命运动历史的了解也愈发深刻和清晰。而今他捐出这些藏品,正是出于这一初衷。在得知捐献消息后,珠山区总工会非常重视,特意提供展览场地来展出这些来之不易的珍贵藏品,由孟铃烁主持负责设计场馆与展览内容。经过数月紧锣密鼓的装修布置后,陈列室于2021年12月初正式对外开放,开展至今多次接待了相关领导参观,并受到观者们的一致好评。
复原“三窑九会”产品,将传统与现代融会贯通
2021年一次外出时,孟铃烁偶然看到了一篇文章,介绍关于景德镇明清时期形成的陶瓷行业组织——三窑九会,读后他顿觉如获至宝,于是开始收集相关文字资料。随着资料的收集,他对三窑九会的了解愈来愈多。
三窑九会是明代时由旅景都昌籍瓷工所组成的商业行会性质的组织。但由于其从一开始形成就是民间自发组织,没有正式的官方历史记载,只在晚清民国时期有只言片语的描述,这给三窑九会收集恢复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于是孟铃烁去拜访还在世的一些有数十年陶瓷行业从业经验的陶瓷老艺人,向他们请教关于三窑九会当年的产业规模和当年其所生产的产品器型尺寸等问题。他复原出了当年产品的设计图,再向这些老艺人求证是否准确,逐步完善对三窑九会的历史发展脉络和产品器型等的研究。他还将复原的器物设计图与现代审美和现代设计有机结合,在复原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思维开发出了既具历史文化底蕴又有当代陶瓷工艺生活美学设计的产品。他期望通过深入发掘三窑九会的历史,复原其生产的部分陶瓷产品,让人们了解这些普通陶瓷器皿背后的文化内涵,并由此了解三窑九会,进一步将景德镇深厚的陶瓷艺术和产品发扬光大,让景德镇突破单一的产品输出,从而在文化输出、历史输出、饮食输出等方面开辟新的市场。
“仿旧须宗雅则,肇新亦有渊源。”这是出自清代景德镇都陶官唐英的一句话,它深刻启发着孟铃烁的创业之路与文创设计灵感。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他的创业之路还很长。如何将景德镇陶瓷历史与艺术更好地呈现,让景德镇陶瓷艺术突破单一的产品属性,赋予其更深厚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故事性;如何在契合当下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长久战略目标与要求的同时,让古老的景德镇陶瓷艺术焕发新的耀眼光芒,这是孟铃烁始终在思考与实践的问题。
转载自:中国大学生就业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lTsoifQOBZ2KTxGXa4W_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