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辅导
您的位置 首页  创业指南  创业辅导

智能硬件创业,要注意哪些关键问题?

2017-02-23

  仅凭三张概念图,土曼手表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取得了预订933万元的成绩。但接下来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土曼一再延期发货,一度被冠以“跳票王”的称号。截止目前因为各种原因,仍有少量手表依然没有交付给用户。

  汪伟,土曼创始人兼CEO。在做土曼手表之前,他曾经有过一次创业经历。从1999年开始,汪伟就从事通信行业供应链的相关工作。2004年创业后,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从事的也是电子行业供应链的工作,客户涉及国际知名通信设备厂商及消费电子厂商。不过,这十几年的电子行业供应链经历,并没有让土曼在智能硬件创业的道路上幸免。

  针对创业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在走访了多家智能硬件创业团队及产业链的公司后,记者归纳了以下几点:

  1、团队问题

  初创公司最核心的就是团队。不少VC在各种场合都说过“投产品就是投团队”之类的话。现在已经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如果没有团队,在遇到问题没有人去商量,做决策相对也是一言堂,风险控制方面就会存在问题。

  目前很多智能硬件团队都出自于互联网领域,这些创业者一般对产品定位、软件、市场营销等方面比较熟悉,但硬件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产品外观设计等方面普遍都存在短板。

  土曼在刚开始做手表时,虽然有两位合伙人,但其核心团队只有汪伟一个人。汪伟对搜狐科技称,当时只能靠自己已有的经验去处理问题,产品在设计、生产、客服等方面出现情况后,有不少处理方式现在看来都很幼稚。在知道自己的短板之后,土曼的团队配置已经相对比较完整,现在已经有了负责供应链的合伙人,有做技术开发的合伙人,有市场营销方面的合伙人。在核心团队人员配置齐全之后,CEO汪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战略层面的东西,以便把产品做得更极致一些。

  亿觅联合创始人CMO覃康胤甚至建议,在产品技术同质化的情况下,如果加入设计合伙人,对提升用户体验、对整个团队及产品的发展会有极大的帮助。

  2、资金问题

  有不少硬件团队认为,从一个创意到出产品,大约需要20-30万元的资金就能做出样品。但这只是表象,而且只是最理想状态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要通过这点资金启动一个项目是不太靠谱的。几家智能硬件团队对搜狐科技表示,经过核算,一款产品从概念到出样机,一般都要花费100-200万元左右的研发费用。这其中包括软件、硬件、损耗及其它隐性成本。雷军此前曾经透露,售价49元的小米插线板,其研发成本高达1000万元。

  要做出靠谱的产品,硬件团队首先要做好资金的准备。现在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先找天使投资,拿几十万或百万元,后继再拿A轮或B轮投资。尽管智能硬件领域非常火热,但现在投资人对智能硬件的投资已经越来越谨慎。京东金融企业发展部投资总监杨世毅表示,进入2015年后,投资人已经越来越现实。VC们普遍认为,与走高端路线相比,功能导向性的智能产品更有机会得到普通大众的青睐并获得成功。投资机构现在主要看团队的能力及产品的出货量。如果产品的出货量不行,无法受到普通用户的欢迎,就很难得到VC的追捧。

  3、硬件创业门槛并不低

  深圳的硬件圈,拷贝能力是非常强的。上游芯片厂商成熟的软硬件方案,加上本地完善的配套设施,各种智能硬件产品的山寨版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如果有好的想法,也很容易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

  北京有不少智能硬件团队,采用外包的方式来解决技术方面的短板。搜狐科技从一家深圳的供应商处了解到,他们一家公司同时在为北京三四家比较知名的智能硬件创业团队提供相应的方案。这些创业团队通过一个个励志的故事,获得了很可观的融资,甚至有的团队得到了国际知名公司的投资。通过外包解决技术问题后,这些创业团队做的主要是自己擅长的软件及营销方面的事情。

  从这几个例子来看,硬件创业门槛其实很低。但在土曼汪伟看来,如果要做更加差异化的东西,硬件创业的门槛一下就提高了。从硬件方面来讲,真正的智能硬件并不是加个通信模块就智能了。硬件不像软件那样通过调整代码就可以避免BUG。硬件定型之后,很难再做调整,如果要调整的话,基本上要全部推倒重来。

  智能硬件同时需要一套完善的软件来做支持。要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在软件的研发上的投入会远远超过硬件。如果要做一个极致的产品,通过外包的方式不可能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据了解,创业团队在智能硬件的软件与硬件精力投入比例,大约在6:4或7:3之间。大部分的资源要花在软件的优化上。

  从《假装是极客》对不少智能硬件产品的试用体验来看,这些智能硬件创业团队的观点是很中肯的。不少通过在原有传统硬件基础上增加通信模块后推出的所谓“智能硬件”产品,在用户交互体验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通过孵化器降低创业风险

  智能硬件是个风口,做孵化器已经成为业界普遍的作法。

  互联网巨头除了争夺传统家电厂商及已经初具规模的智能硬件团队以外,通过孵化器或其它形式,提前将有潜力的创业团队或个人纳入麾下,也成为保持自己生态系统竞争力的一个有效措施。这样的做法无论对完善自己的生态链还是帮助创业团队快速成长,都是有利的。特别是在团队创业初期就将他们聚拢在自己的平台下,这些巨头可以以最小的投入获取利益的最大化。

  同时,在国家支持物联网创业的政策下,在一些科技园区或开发区,这些孵化企业也有可能会获得地方政府的相应补助。比如最近中关村科技园区就与北京市海淀区政府联合发布通知,对智能硬件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孵化中关村企业的,园区会对每支基金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的支持。对为智能硬件中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办公空间、展示空间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创新创业服务载体,政府也将给予一定的房租补贴。而对于各类智能硬件公共技术和产业服务平台,按照相关平台的建设费用,也将获得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资金后补贴支持。

  孵化器优势很明显,一般都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孵化流程。他们可以给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场地、对接上下游相应的资源,并提供配套的服务。对于初创类的团队或公司,在创业初期各类资源都很欠缺,通过孵化器的帮助,在很短的时间足不出户就可以把样品做出来。有了样品,这些团队再去找别的投资就相对容易得多。

  当然,硬件创业团队也需要理性对待巨头们的扶持。一位智能硬件初创团队的负责人就曾对《假装是极客》抱怨称,某些孵化器在与他们接触时,开出了非常苛刻的合作条件,要求以非常低成本来参股,使其难以接受。对于BAT们来讲,尽管前期为了占领某一市场可能会烧钱,但一旦格局确定,还是以赢利为自己的根本。硬件创业团队只有具备相当强的成长性,才可能受到他们的青睐。

  5、选择适合自己的供应链

  供应链是一个庞大体系,互联网公司进入智能硬件领域,一般会采取ODM或投资合并的方式与供应链中的厂商合作。对于创业团队或小公司来讲,就要特别注意供应链中的各种坑。

  从产品一开始的开发可行性评估,到产品设计中的软硬件,产品开发、产品验证,这其中有一串完整的流程。另外,还包括市场调研、定义、评估,成本计划,软件开发,一直到验证,组建工业链,NPI新产品导入、制程验证,一直到移转量产,整个硬件制造流程都涉及到供应链的选择。

  富士康资深经理,智能硬件加速引擎InnoConn负责人林志聪对《假装是极客》表示,牵扯到智能硬件产品的制造后,创业团队必须要清楚地了解硬件制造生态。在团队里,必须要有懂得硬件生态的人员专门负责。很多实体的东西初创团队是没有办法真刀真枪去弄的,所以在设计产品时,要谨慎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这一点上,土曼的汪伟和锤子的罗永浩是深有感触的。土曼手表及锤子手机当时都找的富士康的生产线,但过分追求新技术、新工艺,导致良品率很低,严重拖慢了产品的上市时间。

  在选择供应链方面,智能硬件团队需要选择能跟自己搭配的、适合自己的供应链。如果选择中小规模的厂商,团队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做沟通。如果选择诸如富士康、伟达等大的厂商,由于自己的产品量少,这些厂商的反应速度、配合力度等方面就会存在问题。

  悦Pod网络音乐盒创始人杜军建议,在选择供应链伙伴时,一定要多做比较。据称,他们的产品PCB更换了厂商之外,资金支出至少节约了七倍。如果想在智能硬件材质或外形上保持更大的差异化,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创业团队都会遇到上游供应链难找这一问题。很多情况下要多走一些弯路才能获得一批供应链的合作方。创业团队需要提前考虑时间及资金成本等多种因素。

  如果在产品设计、生产中遇到很棘手的问题,大的供应链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远超出一般的企业。在与这种规模的厂商合作时,由于他们的收费比较高,创业团队要准备大量的资金储备。

  在做产品时,还会涉及到营销、渠道、品牌建设等各式各样的问题。尽管智能硬件这个行业很火,但总体来讲,创业成功的机率依然比较低,产品跳票率也居高不下。不过,依托目前的大“风口”,通过各种孵化器及国家扶持政策的帮助,对大多数智能硬件创业团队来讲,可能是走向成功更切实的一条路。